人口 常住人口 参考资料来源: 2023年末,江西省常住人口4515.01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12.97万人。其中,城镇常住人口2850.33万人,占总人口的比重(常住人口城镇化率)为63.13%,比上年末提高1.06个百分点。全年出生人口29.5万人,比2022年减少3.0万人;死亡人口33.3万人,增加1.9万人。人口出生率6.52‰,比2022年下降0.67个千分点;人口死亡率7.36‰,上升0.42个千分点;自然增长率为-0.84‰,下降1.09个千分点。 2024年末,全省常住人口4502.01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13.00万人。全年出生人口30.00万人,人口出生率为6.65‰;死亡人口32.60万人,人口死亡率为7.23‰;人口自然增长率为-0.58‰。 从性别构成看,2024年末全省男性人口2323.92万人,女性人口2178.09万人,总人口性别比为106.70(以女性为100),比上年末下降0.20。 从年龄构成看,2024年全省16—59岁人口2734.25万人,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为60.73%;60岁及以上人口887.64万人,占全省人口的19.72%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624.76万人,占全省人口的13.88%。 从城乡构成看,2024年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2870.93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20.60万人;乡村常住人口1631.08万人,减少33.60万人;城镇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(城镇化率)为63.77%,比上年末提高0.64个百分点。 民族构成 政治经济综述2024年,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34202.5亿元,比上年增长5.1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2605.1亿元,增长3.3%;第二产业增加值13688.6亿元,增长6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17908.8亿元,增长4.2%。三次产业结构为7.6∶40.0∶52.4,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.4%、52.8%和41.8%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862元,增长5.4%。 2024年,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.8%,增速逐月回升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.6个百分点。分领域看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.1%,制造业投资增长8.8%,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.4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.6%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.0%,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.5%。工业投资增长11.2%,高于全部投资6.4个百分点,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.6%,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6.9%。民间投资增长3.6%;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,民间投资增长8.7%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.1%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、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.9%、7.5%。全省亿元以上施工项目8830个,完成投资增长6.6%,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9.8%,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.5个百分点。 2024年,江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7元,比上年增长5.2%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14元,增长4.3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3元,增长6.2%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.10,比上年缩小0.03。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726元,比上年增长5.8%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070元,增长4.8%;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692元,增长6.9%。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.8%,其中城镇为31.2%,农村为32.8%。 2023年12月11日,根据《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》,2023年江西省播种面积3774.3千公顷,总产量2198.3万吨,单位面积产量5824.4公斤/公顷。 第一产业· 历史发展 西汉时,鄱阳湖平原和赣江、抚河沿岸谷地农垦逐步兴起,南昌、九江开始成为江西政治、经济和交通中心。 西晋末年,北方迁入鄱阳湖周围地区的人口渐增,带来了北方的先进耕作技术。至南朝时,江西已有大量粮食东运。安史之乱以后,省境不仅北部平原及南北通道沿线地区农业兴盛,而且东北、西北及中部丘陵区也广泛开发,粮食、茶、麻等作物有很大发展。 南宋及元初,省境陆续兴修了多处水利工程,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,在农业较发达地区,农作物生产开始萌发专门化过程,茶叶产地日增,婺源茶叶誉为绝品;朱橘、柑橘、金橘运销京师; 明、清时期,省境民屯普遍,水利工程又有更大发。明初垦荒面积曾达43万余公顷; 清末,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,江西已有所发展的茶叶、粮食、烟叶、苎麻、蓝靛等的生产备受排挤减产。 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江西粮食产量较抗战前最高年产量减少60%,森林面积缩减30%,70%的油茶林面积及85%的茶园面积陷于荒芜。 · 产业现状 江西省是中国江南以水稻为主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0-70%。其中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5-90%,稻谷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95%。1957年以后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。小麦的分布以赣北为主,甘薯则以赣中、赣南最多,大豆则主产于鄱阳湖东岸、南岸及吉泰盆地。80年代以来,江西在鄱阳湖畔和吉泰盆地建设了一批商品粮基地县。 包括油菜籽、花生、芝麻在内的油料作物约占江西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70%,其中油菜籽占40%以上。油茶是省内主要的木本油料,面积约100万公顷,略少于湖南,居全国第2位。棉花主要产于赣北、赣中和赣东北3大棉区。江西是中国南方产蔗区之一。苎麻为江西具有全国意义和地方特色的传统经济作物。黄红麻以余江、金溪为主要产地。烤烟主要分布于赣南。茶园以赣东北及赣西北的修水流域一带最为集中。柑橘栽培集中于新干、清江,抚河流域和赣南三大片。 江西省是中国东南重要的木材、毛竹产地之一。全省活立木蓄积量达2.54亿立方米,竹材蓄积量为8.8亿株。森林以樟、楠、柏、栲、栎类等阔叶树居多,针叶树则有杉木、马尾松等。山地丘陵中还广泛分布有油茶、油桐、乌桕等多种经济林木。森林主要集中分布于三南、安寻、上犹江、遂川、幕阜山等11个林区。 江西省畜牧业以养猪和水禽较有基础。赣江、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区为全省养猪业较发达的地区。全省有乐平猪、玉山黑猪、赣州白猪、兴国茶园猪和滨湖黑猪等优良猪种及杂种猪。养牛业以黄牛较盛,多分布于丘陵山区,滨湖及河谷平原地区则以水牛为主。此外有山羊和地方家兔等。水禽主要有肉用大余和宜春麻鸭及玉山大白鹅等。泰和武山的“武山鸡”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。 江西省是中国淡水渔业重点省份之一。包括鄱阳湖在内的总水面达166.7万公顷,其中可供养殖的水面达26.7万公顷。省境长江沿岸一带水域,所产鱼苗除供全省养殖外,还运销国内许多省区。名贵鱼类有鲥鱼和婺源的荷包鲤、兴国的红鲤等。 2024年,江西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94.1亿元,比上年增长3.6%。粮食种植面积3774.6千公顷,增加0.3千公顷。其中,稻谷种植面积3383.6千公顷,减少0.3千公顷。油料种植面积818.9千公顷,增长1.3%。其中,油菜籽种植面积600.2千公顷,增长1.2%。蔬菜种植面积720.6千公顷,增长0.9%。棉花种植面积19.0千公顷,下降1.8%。甘蔗种植面积12.9千公顷,下降3.1%。全年粮食产量2196.0万吨,比上年减产0.1%。油料产量151.3万吨,增产2.1%。棉花产量2.1万吨,减产2.6%。烟叶产量2.5万吨,减产12.9%。茶叶产量8.3万吨,增产4.4%。园林水果产量605.9万吨,增产3.8%。 2024年,江西省猪牛羊禽肉产量363.6万吨,比上年下降1.1%。其中,猪肉产量252.9万吨,下降1.7%;牛肉产量17.1万吨,下降3.9%;羊肉产量3.1万吨,下降2.5%;禽肉产量90.5万吨,增长1.5%。禽蛋产量89.3万吨,增长22.0%。年末生猪存栏1660.9万头,比上年末下降0.9%;全年生猪出栏3035.6万头,比上年下降3.4%。 第二产业· 工业 从汉代开始,江西就是内地重要的造船基地。龙泉(今遂川)郭氏父女创龙泉码,为传统木材贸易作出重大贡献 [12]。“安史之乱”以后,江西境纺织、陶瓷以及银、铜、铁、铅等采冶业均有所发展。昌南(景德)镇瓷器则已名闻天下。南宋及元初,景德镇成为闻名全国的瓷都,渐为中国瓷器制造业中心之一。明初手工业以冶铁、炼铜铸币业著名;手工造纸遍布各地;制瓷业日趋发达,到明初官窑、民窑已近3000余座,年可产瓷器数十万件。 清末,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,已有一定基础的纺织、造纸、瓷器等手工业遭严重打击。近代工业落后,唯煤矿和钨矿的开采略具规模。1898年萍乡煤矿大量开采,为便于煤炭外运,1905年修筑了萍(乡)株(洲)铁路,1908年又修筑了南浔铁路。省内丰富的钨矿资源亦深受帝国主义掠夺,从1917-1918年开始大规模土法开采赣南大庾、西华山一带钨矿,此后又扩及龙南、全南、崇义等县共30多个矿场,资源破坏严重。至1923年汉阳铁厂停办之后,萍乡煤矿产量大幅度下降。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江西工业破坏无遗。 20世纪50年代开始,江西省逐步形成门类较齐全、布局较合理的工业体系,建立了汽车、机械、电子、化工、冶金、建材、食品、纺织、医药等多门类工业体系,其中有色金属冶炼、机械制造、制瓷等居全国前列,到了2019年,江西实现工业增加值8965.8亿元,比上年增长8.4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5%。34个行业大类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实现增长,重点监测的359种主要工业品中223种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,形成了电子、汽车、电气机械、医药和农副食品五大重点行业 江西省有色金属采冶工业发达,逐步形成了“南钨北铜”为主体的国家重要有色金属生产基地。在赣州已建有钨冶炼厂。上饶、临川、九江、鹰潭等地正建设成为赣北铜业基地。贵溪冶炼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炼铜企业。江西钢铁工业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,主要以省内铁矿和煤炭为原料,新余所产锰铁产量约占全国一半。龙南县为中国南方重要稀土生产地。 萍乡煤矿是开采历史较长、产量最大的老矿区,丰城煤矿为省内第2大煤矿,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建的现代化煤矿。 南昌为中国飞机制造基地之一;南昌、临川、上饶等地兴建了汽车制造工业;瑞昌、九江、湖口崛起为重要船舶工业基地。此外有拖拉机、柴油机、电机、机床、矿山机械制造、精密光学仪器和仪表制造。电子工业是省内新兴工业,20世纪80年代初期已遍及全省,以南昌、景德镇、吉安等地为著。 江西省制瓷工业历史悠久,瓷都景德镇历来是中国的瓷器生产中心。1949年以来,瓷器生产逐步机械化,产品分色釉瓷、彩绘瓷、刁镶瓷3大类,并恢复了金星绿、匀红、霁红等产品的制造。 江西省轻工业以纺织、造纸、制糖等为重要。纺织工业以棉纺织工业为主,主要分布于九江、南昌、抚州3市;麻纺织和丝绸工业则以南昌为重点;化纤纺织工业以南昌和乐平为主。造纸工业以南昌、赣州、吉安为基础。制糖工业集中于赣南甘蔗产区的南康、赣县。 化学工业为江西省新兴工业部门。九江已成为省内新兴的石油化工基地;南昌、新余以化肥生产为主;此外,还有九江、新干的制碱;南昌、鹰潭、德安的橡胶;南昌、于都、瑞金等地的塑料等。 2024年,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5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.7个百分点。分三大门类看,采矿业增加值下降5.6%,制造业增长9.1%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.9%。分经济类型看,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.0%;股份制企业增长9.0%,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.3%;私营企业增长8.5%。分行业看,38个行业大类有24个增加值实现增长,增长面为63.2%。其中,有色行业增长22.2%,电气机械行业增长18.2%,汽车行业增长13.1%,电子信息行业增长10.6%。分产品看,重点监测的44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56种实现增长,增长面为57.3%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、电子计算机整机、智能手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0.8%、44.9%、37.7%。高技术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.5%、13.1%,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1.7%、33.6%,占比分别提高1.9、2.0个百分点。1-11月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123.5亿元,同比增长5.5%;实现利润总额1845.0亿元,增长3.6%。 · 建筑业 2023年,江西省建筑业增加值2531.7亿元,比上年增长1.5%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177家,比上年增加1238家。
|